地点
人物库 南北朝
刘宣曜南朝宋 ? — 479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刘宣曜 469年—471年 刘铄弟子
简介
刘宣曜?-479年),彭城郡彭城县人南朝宋晋平剌王刘休祐第七子。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虞愿南朝宋 426 — 47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6—479 【介绍】: 南朝宋会稽馀姚人字士恭
宋文帝元嘉末,为国子生,迁湘东王常侍
宋明帝即位,除通直散骑侍郎
数以直言忤旨,出为晋平太守,在郡不治生产,立学堂教授,为官清廉。
累迁廷尉,领东观祭酒
有《五经论问》、《会稽记》等。
全宋文·卷五十
字士恭会稽馀姚人
元嘉末国子生,迁湘东王常侍,转浔阳王府墨曹参军
明帝即位,除太常丞,兼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领本郡中正,迁兼中书郎
元徽初出为晋平太守,以母老解职,除后军将军,迁中书郎,领东观祭酒
骁骑将军,迁廷尉
齐受禅,迁宋庙主,拜辞流涕,寻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丘仲起南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吴兴武康人字子震
宋明帝后废帝时,为仪曹郎太子领军长史
入齐,为晋平太守
清廉自立。
官至廷尉
全宋文·卷五十六
仲起字子震吴兴人泰始中仪曹郎,历晋平太守,迁廷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沈约南梁 441 — 5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1~513 【介绍】: 南朝梁吴兴武康人字休文
沈璞子。
幼遭家难,流寓孤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善属文。
,为安西外参军
齐时,累迁国子祭酒司徒左长史
萧衍谢朓等同在竟陵王萧子良西邸。
,拥立萧衍(梁武帝)有功,为尚书仆射,迁尚书令,转左光禄大夫
历仕三代,自负高才,昧于荣利,颇累清谈。
后触怒武帝,受谴,忧惧而卒。
谥隐
擅诗赋,与谢朓等创“永明体”诗。
提出“声韵八病”之说,有《宋书》,《齐记》、《梁武记》等,均佚。
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全梁文·卷二十五
字休文吴兴武康人宋征虏将军林子孙。
孝建中,为奉朝请,历安西外参军、征西记室参军,带阙西
元徽末,为安西晋安王法曹参军,转外兵记室,入为尚书度支郎
齐受禅,为征虏记室,带襄阳
太子步兵校尉,迁家令著作郎,进中书郎、本邑中正司徒右长史黄门侍郎尚书左丞,寻为御史中丞,转车骑长史
隆昌初,除吏部郎,出为宁朔将军太守
永元初,迁左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改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征虏将军南清河太守
义兵起,为骠骑司马。
梁台建,为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右仆射
及受禅,进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迁尚书左仆射兼领军,加侍中
遭母忧,起为镇军、将军丹阳尹,进侍中右光禄大夫,领太子詹事扬州大中正
尚书左仆射,领中书令前将军
尚书令,领太子少传,转左光禄大夫,加特进
天监十二年卒,年七十三。
谥曰隐侯,有《谥法》十卷,《四声》一卷,《晋书》一百十一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宋世文章志》三十卷,《迩言》十卷,《俗说》五卷,《杂说》二卷,《神中记》二卷,《袖中略集》一卷,《珠丛》一卷,《集钞》十卷,《集》一百一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秀之南齐 442 — 4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2~494 【介绍】: 南朝齐琅邪临沂人字伯奋
王裕孙。
太子舍人
吏部尚书褚渊欲与结婚姻,不肯。
桂阳王刘休范司空从事中郎,知休范将反,辞疾不就。
出为晋平太守
入齐,初为豫章王骠骑长史
齐武帝即位,官至辅国将军吴兴太守
到郡修治旧山,移置辎重,以为隐业所在。
秀之若其祖父敬弘、父瓒之皆不事权贵,时人称之。
卒谥简
全齐文·卷十三
秀之字伯奋琅邪临沂人
宋仪同敬弘孙。
著作佐郎太子舍人,转洗马司徒左西属。
出为晋平太守,还除安成王骠骑咨议
中郎,又为高帝骠骑咨议
升明末,转左军、豫章王嶷长史寻阳太守,随府转镇西长史南郡太守
齐受禅,迁司马,加宁朔将军
长史,领儒林祭酒
南郡王司马,复为黄门郎,领羽林监
长沙王中军长史
武帝即位,为太子中庶子吏部郎,出为义兴太守,迁侍中祭酒,转都官尚书
侍中,领射声校尉
出为辅国将军、随王镇西长史南郡内史
侍中,领游击将军,未拜。
仍为辅国将军吴兴太守
隆昌元年卒,谥曰简子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子尚南朝宋 451 — 466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刘子尚 456年—461年 宋孝武帝第二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1—466 【介绍】: 南朝宋宗室。
彭城人字孝师
孝武帝第二子。
封西阳王豫章王
宋前废帝时都督南徐二州诸军事
凶慝有废帝风。
刘彧杀废帝,称太皇太后令赐自尽。
全宋文·卷十四
子尚字孝师孝武第二子,孝建三年封西阳王都督南徐兖二州诸军事、北中郎将南兖州刺史,迁扬州刺史,加抚军将军
寻进都督扬州江州鄱阳晋安建安三郡诸军事大明五年改封豫章王,领会稽太守
寻加使持节,进号车骑将军
又加散骑常侍开府仪同三司
前废帝即位,征为都督南徐二州诸军事尚书令,解扬州,赐死,年十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僧孺南梁 464 — 5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4—521或465—522 【介绍】: 南朝梁东海郯人字僧孺
家贫,常为人抄书以养母,写毕即能讽诵。
太学博士,以工文辞游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
累迁治书侍御史,出为钱塘
,任南海太守,禁止当地杀牛旧俗,视事二岁,声绩有闻。
诏征中书侍郎,领著作。
撰《起居注》、《中表簿》,迁尚书左丞,兼御史中丞
后入直西省,知撰谱事,改定《百家谱》。
工属文,善楷隶,多识古事,藏书万余卷,与沈约任昉为当时三大藏书家。
明人辑有《王左丞集》。
全梁文·卷五十一
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魏卫将军肃八世孙。
齐永明初为王国左常侍太学博士丹阳郡功曹,迁大司马豫章王行参军,出补晋安郡,除侯官
建武初,除尚书仪曹郎,迁治书侍御史,出为唐令。
梁受禅,除后军临川王记室参军待诏文德省,出为南海太守,徵拜中书郎,领著作,迁尚书左丞,除游击将军御史中丞,迁少府卿,出监吴郡,还除尚书吏部郎,出为仁威南康王长史行府州国事,遇谤,逮诣南司,免,起为安西安成王参军,迁镇右始兴王中记室、北中郎南康王咨议参军,入直西省普通三年卒,有《总集》十八《州谱》六百九十卷,《百家谱》三十卷,《百家谱集钞》十五卷,《两台弹事》五卷,集三十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慧开南梁 469 — 5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9—507 【介绍】: 南朝梁僧。
吴郡海盐人,本姓袁
出家后游学,历听智藏僧旻经论。
性疏率,不蓄资财,不事形仪,每以酒谑博弈自娱。
善谈论,辩名析理,应变无穷,罕有使之折服者。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吴郡海盐袁氏。
出家为宣武寺宠公弟子。
仍从学阿毗昙成实论。
建武中
游上京。
道林寺
历听藏旻二公经论。
后徙彭城
性强记。
经耳不忘。
辩析名理。
虽勍敌。
莫能析其角。
磊落好施予。
陈郡谢譓出守豫章
迎请讲说。
嚫遗甚厚。
还未达都。
尽散之。
无所靳。
安太守彭城刘业。
饷钱一万。
即以赡寒馁。
而形仪垢滓。
寒暑不给。
意豁如也。
天监六年卒。
寿三十九。
同寺昙俊。
行已相类。
侍中王慈司徒长史江革昆季皆友善。
释慧开
姓袁氏
吴郡海盐人。
初出家为宣武寺宠公弟子。
仍从学阿毗昙及成实论。
建武之中游学上京住道林寺
历听藏旻二公经论。
后移住彭城
学无时习经耳不忘。
多从酒谑博弈自娱。
而值造次之机。
阙无对辩。
人间席上讷其词也。
后忽割略前习专攻名教。
处众演散咸庆新闻。
及至解名析理。
应变无穷。
虽逢勍敌巧谈。
罕有折其角者。
讲席基连学人影赴。
遂使名称普闻众所知识。
陈郡谢惠。
雅相钦赏。
出守豫章
迎请讲说厚加嚫遗。
还未达都分散已尽。
彭城刘业。
出守晋安
知居处屡空饷钱一万。
即赡寒馁不终一日。
立性虚荡不畜赀财。
皆此之类也。
而情在疏率不事形仪。
衣裳尘滓未曾举意洗濯。
周旋有不耐者。
皆代其解浣。
寒则披絮待成。
则隐席至燥。
天监六年卒。
春秋三十有九。
同寺有昙俊者。
以游学显名。
通贯众经兼勤礼诵。
风素一概寒暑弥盛。
侍中王慈昆季。
司徒长史江革友于。
并与之朋游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真谛陈朝 499 — 5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9—569 【介绍】: 即拘那罗陀
南朝陈时僧。
西天竺优禅尼国人。
以通三藏知名,特精世亲法相唯识之学。
历游诸国。
梁武帝太清二年建康,帝深加敬礼,将事传译。
侯景乱起,潜行南归,随方传译不辍。
法相唯识之学乃传中国。
后入南海卒。
译有《摄大乘论》、《唯识论》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亲依
或云波罗末陀
华言真谛
西天竺优禅尼国人。
梁武皇帝盛昌三宝大同中直后张汜等。
送扶南贡使返国。
且使请求名德三藏。
彼国乃以应诏
而并赍至大乘论诸杂华经等。
大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
南海
大清二年八月
京师
顶礼于宝云殿。
即欲传翻。
属寇羯凭陵弗果亦漫游东土。
檀越富春
令陆元哲。
招延。
沙门宝琼等二十馀人。
翻十七地论。
昉五卷。
太宝三年
侯景徵还供养。
元帝启祚。
止金陵正观寺偕愿禅师等二十馀人。
翻金光明经。
后随方传译。
靡宁厥止。
心欲汎舶往楞伽脩国。
道俗结誓留之。
遂停南越。
重覈所翻。
文帝天嘉四年
杨都建元寺沙门僧宗法准僧忍律师等。
钦渴新闻。
远承芳问。
感其意。
乃为翻摄大乘等论。
旋至梁安
将返西国
而业风飘舶。
广州
刺史穆公頠。
延住制旨寺。
沙门慧恺等。
广义法门经及唯识论等。
穆公薨。
世子纥为檀越。
仍事传译。
然其神思通幽。
非世所测。
尝居绝岛。
纥往候之。
波涛𭰔涌。
未即渡。
望见。
因敷坐具水上。
跏坐。
绝流达岸。
而坐具略不沾。
湿或折荷叶乘之。
不少倾侧。
至光太二年六月
南海北山
将捐身命。
慧恺闻之。
辍讲奔赴。
刺史稽颡请留。
群众遮挽。
三日乃已。
因是迎致王园寺。
议还建邺
会有忌者。
沮于上。
乃止。
大建元年。
正月十一日
遘疾迁化。
年七十有一。
译经论。
僧宗法准等。
奉还匡山
虽广出众经。
摄论。
故随处翻传。
亲流疏解。
后疏则僧宗所释也。
则穷括教源。
诠题义旨。
每面扬阐。
情理无伏。
一日喟然长叹。
而谓曰。
君等实副参传。
而遇非其时。
则奈何。
泣数行下。
因跪启曰。
法被中国。
群生垢重。
致是扰攘。
必何时而可定耶。
指西北。
且曰。
此方有大大国。
非久当盛弘吾教。
但恨君等不及睹耳。
呜呼其亦有待于今日乎。
梁武之末。
陈宣之初。
二十三载。
所出经传记。
六十四部。
合二百七十八卷。
于时有中天竺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那首华言高空。
魏元象中
邺城司徒孙腾第。
僧伽吒经三部七卷。
沙门僧昉笔受
属齐受禅。
南抵金陵。
大同间
译大乘顶王经一部。
梁武诏那。
总监外国诸使。
大清二年
于阗沙门求那跋陀
华言德贤。
赍胜天王般若梵本至。
那从祈请得之。
适丁侯景之乱。
未暇翻传。
陈天嘉乙酉岁
始译于江州兴业寺沙门智昕笔受
拘那罗陀
陈言亲依
或云波罗末陀
译云真谛
并梵文之名字也。
本西天竺优禅尼国人焉。
景行澄明器宇清肃。
风神爽拔悠然自远。
群藏广部罔不厝怀。
艺术异能偏素谙练。
虽遵融佛理。
而以通道知名。
远涉艰关无惮夷险。
历游诸国。
随机利见。
梁武皇帝
德加四域盛唱三宝。
大同中
直后张泛等。
送扶南献使返国。
仍请名德三藏大乘诸论杂华经等。
真谛远闻行化仪轨圣贤。
搜选名匠惠益民品。
彼国乃屈真谛并赍经论。
恭膺旨。
既素蓄在心涣然闻命。
大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
达于南海
沿路所经。
乃停两载。
太清二年闰八月
始届京邑
武皇面申顶礼。
宝云殿竭诚供养。
欲传翻经教不羡秦时
更出新文有逾齐日。
属道销梁季寇羯凭陵。
法为时崩不果宣述。
乃步入东土。
又往富春陆元哲。
创奉问津将事传译。
招延英秀沙门宝琼等二十馀人。
翻十七地论。
适得五卷。
而国难未静。
侧附通传。
至天保三年
侯景请。
还在台供养。
于斯时也。
兵饥相接。
法几颓焉。
会元帝启祚承圣清夷。
乃止于金陵正观寺。
愿禅师等二十馀人。
翻金光明经。
三年二月
还返豫章
又往新吴始兴
后隋萧太保
度岭至于南康
并随方翻译。
栖遑靡托。
陈武永定二年七月
还返豫章
又止临川晋安诸郡。
真谛虽传经论。
道缺情离本意不申。
更观机壤。
遂欲汎舶往楞伽修国。
道俗虔请结誓留之。
不免物议遂停南越。
便与前梁旧齿。
重覆所翻。
其有文旨乖竞者。
皆镕冶成范始末伦通。
至文帝天嘉四年
扬都建元寺沙门僧宗法准僧忍律师等。
建业标领。
钦闻新教。
故使远浮江表亲承劳问。
欣其来意。
乃为翻摄大乘等论。
首尾两载覆疏旨。
而飘寓投委无心宁寄。
又汎小舶至梁安郡
更装大舶欲返西国
学徒追逐相续留连。
太守王方奢。
述众元情重申邀请。
又且修人事。
权止海隅
伺旅束装未思安堵。
至三年九月
发自梁安汎舶西引。
业风赋命飘还广州
十二月中上南海岸。
刺史欧阳穆公頠。
延住制旨寺。
请翻新文。
顾此业缘。
西还无措乃对沙门慧恺等。
广义法门经及唯识论等。
穆公薨没。
世子纥重为檀越。
开传经论。
时又许焉。
而神思幽通量非情测。
尝居别所四绝水洲。
纥往造之。
岭峻涛涌未敢淩犯。
乃铺舒坐具。
在于水上加坐其内如乘舟焉。
浮波达岸。
既登接对而坐具不湿。
依常敷置。
有时或以荷叶
拓水乘之而度。
如斯神异其例甚众。
至光太二年六月
厌世浮杂情弊形骸。
未若佩理资神早生胜壤。
遂入南海北山将捐身命。
智恺正讲俱舍。
闻告驰往。
道俗奔赴相继山川。
刺史又遣使人。
伺卫防遏。
躬自稽颡致留三日
纡本情。
因尔迎还止于王园寺。
时宗诸僧。
欲延还建业
杨辇硕望。
恐夺时荣乃奏曰。
岭表所译众部。
多明无尘唯识。
言乖治术有蔽国风。
不隶诸华可流荒服。
然之。
南海新文有藏陈世。
太建元年遘疾。
少时遗诀。
严正勖示因果。
书传累纸。
其文付弟子智休。
正月十一日午时迁化。
时年七十有一。
明日于潮亭焚身起塔。
十三日僧宗法准等。
各赍经论还返匡山
东夏
虽广出众经。
摄论。
故讨寻教旨者。
通览所译。
则彼此相发绮缋辅显。
故随处翻传亲注疏解。
依心胜相。
后疏并是僧宗所陈。
躬对本师重为释旨。
增减或异大义无亏。
宗公别著行状。
广行于世。
梁时逢丧乱。
感竭运终道津静济。
流离弘化随方卷行。
至于部帙或分译人时别。
今总历二代共通数之。
故始梁武之末。
陈宣即位。
凡二十三载。
所出经论记传。
六十四部。
合二百七十八卷。
微附华饰盛显隋唐。
曹毗别历及唐贞观内典录。
馀有未译梵本书并多罗树叶。
凡有二百四十甲。
若依陈纸翻之。
则列二万馀卷。
今见译讫。
止是数甲之文。
并在广州制旨王园两寺。
知法宝弘博。
定在中天。
识量玼琐。
诚归东夏
何以明之。
见译藏经减三千卷。
生便弃掷习学全希。
用此量情情可知矣。
传度摄论。
归心。
穷括教源铨题义旨。
游心既久怀敞相承。
又面对阐扬情理无伏。
一日气属严冬。
衣服单疏。
忍噤通霄门人侧席。
等终夜静立奉侍。
咨询言久情諠有时眠寐。
密以衣被覆之。
潜觉知。
便曳之于地。
其节俭知足如此。
恺如先奉侍。
逾久逾亲。
以他日便喟然愤气冲口者三。
问其故。
答曰。
君等款诚正法实副参传。
但恨弘法非时。
有阻来意耳。
闻之如噎。
良久声泪俱发。
跪而曰。
大法绝尘远通赤县。
群生无感可遂埋耶。
以手指西北曰。
有大国。
非近非远。
吾等没后当盛弘之
但不睹其兴。
以为太息耳。
即验往隔。
今统敷扬有宗。
传者以为神用不同。
妄生异执。
惟识不识其识不无慨然。
时有中天竺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
陈言高空。
游化东魏
生知俊朗体悟幽微。
专学佛经尤精义理。
洞晓音韵兼善言。
僧伽吒经等三部七卷。
魏元象年中。
邺城司徒孙腾第出。
沙门僧昉笔受
齐受魏禅。
蕃客任情。
那请还乡。
事流博观。
承金陵弘法道声远肃。
梁武大同年辞齐南度。
既达彼国仍被留住。
因译大乘顶王经一部。
有敕令那总监外国往还使命。
至太清二年
忽遇于阗求那跋陀
陈言德贤。
赍胜天王般若梵本。
那因期请乞愿弘通。
嘉其雅操豁然授与。
那得保持用为希遇。
侯景作乱。
未暇翻传。
携负东西讽持供养。
至陈天嘉乙酉之岁。
始于江州兴业寺译之。
沙门智昕笔受陈文
凡六十日。
覆疏陶练勘阅俱了。
江州刺史黄法𣰰为檀越。
僧正释惠恭等监掌。
后序。
那后不知所终。
时又有扶南国僧须菩提
陈言善吉
扬都城内至敬寺。
为陈主译大乘宝云八卷。
与梁世曼陀罗所出七卷者同。
少有差耳。
并见隋代三宝录。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令娴南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彭城人
刘孝绰三妹,嫁东海徐悱为妻。
有才学,能为文。
晋安郡,卒,丧归京师
令娴为祭文,凄怆哀感,为世传诵。
全梁文·卷六十八
令娴彭城人秘书监孝绰第三妹,适仆射徐勉子晋安太守悱,有集三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留异陈朝 ? — 5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4 【介绍】: 南朝陈东阳山人
为乡里雄豪。
梁时尝为晋安安固县
侯景之乱,还乡里募士卒,受侯景所署东阳太守
侯景乱平,梁元帝以为信安
入陈,以策应陈霸先之功为缙州刺史,领东阳太守封永兴县侯
陈文帝时虽外示臣节而实怀两端。
后兵败,被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周迪陈朝 ? — 5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5 【介绍】: 南朝陈临川南城人
侯景之乱,从周续起兵,续为部将所杀,被推为主。
梁元帝授为高州刺史封临汝县侯
梁末,陈霸先(陈武帝)遣周文育讨萧勃,大出粮饷以资文育,及勃平,迁江州刺史
入陈,击王琳有功,为平南将军
陈文帝天嘉三年,据临川抗命,后阴与留异相结。
又袭杀周敷,朝廷讨之,兵败,奔晋安,依陈宝应
宝应败死,遂与十余人窜于山穴中,为临川太守骆牙诱斩。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智文陈朝 509 — 5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9—599 【介绍】: 南朝陈僧。
丹阳人俗姓陶
专攻律学,住扬都奉诚寺。
陈宣帝时敕受大律都,僧尼从之受戒者达三千余众。
著有《律义疏》、《羯磨疏》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姓陶氏
丹阳人
齐中书阮韬女。
文始在娠。
梦梵僧以松枝授之曰。
与汝子男。
为麈尾。
及生。
骨气视他有异。
年十五。
宝田寺沙门智成
受具之后。
即依奉诚僧辩
学十诵。
复归大明彖公下。
通练诸部。
梁大同七年
诏于光业寺
首开律藏。
以灵味瓦棺等寺奏请也。
陈郡殷钧为檀越。
听众二百。
成规肃然。
属梁季。
祸难荐作。
乃避地闽中
僧宗法准皆执卷请益。
真谛三藏亦同止晋安
故讲译交会。
而法门增气矣。
屠沽变业。
渔猎革心。
内众资身之具。
于是备焉。
逮陈氏有国。
徒侣益进。
宣帝尝用兵淮淝。
诏僧尼餫饟。
以纾民力。
因谏曰。
君子以礼义为国。
而役及出世逃俗之士。
岂礼义哉。
且启敌人觊觎之心。
陛下今日宁欲以效宇文之酷乎。
宇文之废灭三宝。
是自废灭也。
祚促禄穷。
行当见之。
乃停罢前诏。
尚书令济阳江总尤忻慕。
阅旬日辄造房访道。
隋兴宪章颓弛。
仍赖以振励云。
玺书为褒勉。
前后州将皆尊仰。
年德。
脩敬罔怠。
柱国武山郭衍
每躬𢹂妻子。
诣寺斋会。
请敷畅。
负笈来受。
动盈千数。
开皇十九年。
二月二十日。
终。
于所住寺。
寿九十一。
窆寺之南山东垄。
直辩律师墓。
平生讲十诵。
八十五遍。
大小乘戒心羯磨等。
二十馀遍。
金光遗教等。
各有差。
著律义疏十二卷。
羯磨疏四卷。
菩萨戒疏两卷。
弟子得戒者。
三千馀人。
得法者则道志法成为拔萃。
梦。
钓海获二大鱼。
心独异之。
以询建初琼上人。
琼曰斯吉兆也。
后必有二龙。
传公业者。
志才解优美。
太尉晋王礼敬之。
待为家僧。
仁寿间
慧日道场释法论
为文树碑。
以表其墓。
释智文
姓陶
丹阳人
齐中书完韬女也。
怀文之始梦睹梵僧。
松枝而授曰。
尔后诞男与为麈尾。
及文生也卓异恒伦。
志学之年依宝田智成。
以为师傅。
既受具后专讲玄津。
以戒足分为五乘。
律检开成七众。
岂止通衢生死。
亦乃组辔道场。
义须先精方符佛意。
奉诚僧辩
威德冠众解行高物。
传业之盛独步江表。
推其领袖则大明彖公。
文初依学。
后归彖下。
十诵诸部罔弗通练。
梁大同七年
灵味凡官诸寺启敕。
光业寺
首开律藏。
陈郡殷均为之檀越。
使相趋常听二百许人。
属梁末祸难。
乃避地于闽下。
复光岭表。
僧宗法准。
知名后进。
皆执卷请益。
又与真谛同止晋安
故得讲译都会交映法门。
边俗信心于斯风革。
酒家毁其柞器。
渔者焚其罟网。
僧尼什物于是备焉。
有陈驭宇江海廓清。
讲授门徒弥繁梁季。
宣帝命旅剋有准淝。
一战不功千金日丧。
转输运力遂倩众僧。
文深护正法不惧严诛。
乃格词曰。
圣上诚异宇文废灭三宝。
君子为国必在礼义。
岂宜以胜福田为胥下之役。
非止延敌轻汉。
亦恐致罪尤
有敕许焉。
事即停寝。
尔后凡所详奏莫非允惬。
理众摈罚咸符时要。
尚书令济阳江总
𡺍道造房无爽旬月。
是知学而有禄德必有邻。
法位宜升众望悦矣。
大隋革运别降纶言。
既屏僧司宪章律府。
大军之后荆棘攸生。
十滥六群滋彰江表。
又案法澄剪。
寻得无声
可谓少壮免白发之妖。
稊莠绝青田之秽矣。
前后州将
甫及下车。
皆尊仰年德罕不修敬。
柱国武山郭衍
祇敬倍常。
躬携妻子到寺檀舍。
盛设法斋请敷律题。
抑扬剖析有克壮之姿。
听侣千馀罔不嗟服。
开皇十九年二月二十日
迁于住寺。
春秋九十有一。
即窆寺之南山东垄。
律师墓相望。
自文之据道也器宇刚物风范肃人
戒品圆净处断明白。
然剖折章句词省义富。
众家修撰罕有能出其右者。
又金陵军火遗烬莫留。
乃誓志葺治惟新旧趾。
讲十诵八十五遍。
大小乘戒心羯磨等二十馀遍。
金光遗教等各有差焉。
著律义疏十二卷。
羯磨疏四卷。
菩萨戒疏两卷。
学门传贵以为口实。
僧尼从受戒者三千馀人。
学士分讲者。
则宝定慧峙慧巘智升慧觉等。
惟道志法成。
双美竹箭拥徒建业
昔梦泛舟海钓获二大鱼。
心甚异之。
及于东安寺讲。
麈尾才振两峰俱落。
怪其事。
以询建初琼上。
乃曰。
斯告之先见。
必有二龙传公讲者。
其言果矣。
志名解最优。
大尉晋王
家僧礼待。
以仁寿之岁。
志为树碑内。
慧日道场释法论为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郑露陈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收《彻云涧》诗1首,小传云:“字思叟,号南湖莆田(今属福建)人。
太府卿
”按《莆阳比事》卷一、卷七,光绪《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二一载其事迹:郑露,一作郑褒,字恩叟,其先世自荥阳(今属河南)
南朝陈时,与其二弟自永泰(今属福建)徙居莆田
筑书堂以修儒业,时称南湖三先生
陈武帝永定二年(558),献其所居为金仙院。
卒年不详。
全唐诗》误收。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莆田人字恩叟
其先本荥阳人,过莆田,爱其风土,乃迁居于南山
与弟庄、淑构书堂于其间,修儒业,称南湖三先生
兴学设教。
一说,入隋官至太府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宝应陈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晋安侯官人。
陈羽子。
性反覆,多变诈。
侯景之乱,宝应海道临安永嘉等地,搜罗赀产,士众强盛。
侯景平,梁元帝以羽为晋安太守,羽传郡于宝应
入陈,授闽州刺史,领会稽太守
陈文帝时,娶留异女为妻,侯安都宝应遣师助之,又资周迪兵粮,出寇临川
破,文帝章昭达宝应,杀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